在科幻小说和电影里,我们经常看到超级AI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理解、感知甚至模拟人类的情感,但在现实世界中,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,即使是强大的GPT-4甚至未来的GPT-5。过高夸大AI的体验和性能,往往并不利于科技的发展,元宇宙的教训近在眼前。文章参考:元宇宙败局启示录,数字化要避的坑….

虽然LLM大语言模型(如GPT系列)在许多任务上都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体验,但在理解人类情感方面仍然差距很大。GPT-4模型并不是真正“理解”情绪,它是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,学习到了某种模式,可以预测出在某些上下文中可能出现的情绪词汇。它们的行为更像是一种统计模式匹配,而非真正的理解或体验情绪。我并不是说这些模型在处理情绪相关任务上没有价值,而是说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模型的能力和局限,合理地使用它们。

<>为什么GPT等LLM大语言模型无法完全理解人类的情感?

*
情绪的复杂性和动态性
:人类情绪是非常复杂和动态的,常常混杂并存,互相影响。我们的情绪反应也会因为个人经历、性格、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这种情绪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是大型语言模型很难捕捉到的。

*
语言的歧义性
:语言本身存在大量的歧义性和模糊性。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、语气、表情下可能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情绪。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有能力理解一些语境,但它们无法获取到语气和表情等非语言信息,这就增加了理解情绪的难度。

*
缺乏个体化个性化理解
:大型语言模型通常基于大量的公开文本进行训练,这些文本大多是公共的、普遍的,而不是特定于个人的。因此,这些模型可能无法理解和处理个人特定的情绪表达和情绪模式。

*
缺乏情绪体验
:大型语言模型是机器,它们并没有情绪体验,也没有自我意识。因此,无法真正理解人类的情绪体验。尽管它们可能能预测出在某些上下文中可能出现的情绪词汇,但这并不等于真正的情绪理解。

5.情感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。这种文化差异使得AI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处理和理解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,这无疑增加了它的难度。

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,情感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、内在的体验,是人类个体独特的心理状态。这种状态很难被量化,也很难被外在的观察者完全理解。即使是人与人之间,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自己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情感。对于AI来说,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。

尽管AI在理解人类情绪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挑战,但我们应该期待科技的未来,期待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那一天。但在那一天来临之前,我们也许应该更加珍视我们的情感,珍视那些只有人类才能理解和体验的东西。

技术
今日推荐
PPT
阅读数 128
下载桌面版
GitHub
百度网盘(提取码:draw)
Gitee
云服务器优惠
阿里云优惠券
腾讯云优惠券
华为云优惠券
站点信息
问题反馈
邮箱:ixiaoyang8@qq.com
QQ群:766591547
关注微信